甘肃天水市武山水帘洞石窟群:崖壁上的佛国奇观 摩崖浮雕与壁画诉说千年丝路文明
“雨季时,山泉从崖顶倾泻而下,像给佛像挂了层水晶帘,‘水帘洞’的名字真是太形象了!”10 月下旬,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,游客王女士望着拉梢寺崖壁上的巨型浮雕,听着讲解员讲述石窟得名的由来,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巧妙融合。作为丝路上的佛教艺术瑰宝,水
“雨季时,山泉从崖顶倾泻而下,像给佛像挂了层水晶帘,‘水帘洞’的名字真是太形象了!”10 月下旬,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,游客王女士望着拉梢寺崖壁上的巨型浮雕,听着讲解员讲述石窟得名的由来,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巧妙融合。作为丝路上的佛教艺术瑰宝,水
内容提要:目前学界关于唐代崔忻题刻“井两口”的研究观点有“井两口凿井说”和“井两口象征物说”。目前多数学者基本认同“井两口凿井说”,故刻石称为“唐鸿胪井”“唐鸿胪井碑”或“唐鸿胪井刻石”等。但该观点使题刻的句读晦涩不通,因此考证“井两口”具有重要的意义。有鉴于
9月底国家文物局、国家林草局、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第一批“国保单位・古树名木”协同保护名录,28处文物与古树共生的活态景观正式亮相。此次入选的28处协同保护对象涵盖全国18个省(直辖市),呈现出“南北均衡、特色鲜明”的分布特点。其中,江苏连云港的“孔望山摩崖
乐山凌云山脉的丹霞岩壁间,东方佛都摩崖造像以“独步天下”的技艺,让失传数百年的唐宋摩崖造像精髓重获新生。它既非简单复刻古石窟,也不同于常规宗教造像,而是在自然适配、技艺精度、文化融合上形成独家范式,堪称“天下无二”的当代造像奇迹。
晨光初透,雾气如轻纱般在乐山凌云九峰间流动,170米的巨型卧佛在绿被覆盖下安然恬静,仿佛刚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。这座与山岩浑然一体的涅槃释迦牟尼佛,仅是东方佛都摩崖造像艺术的惊鸿一瞥。